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身边的事 > 正文
    购物车
    0

    垃圾发电厂选址事件

    信息发布者:一无所有
    2017-08-12 08:32:33   转载

    原创 2017-08-10 小水哥 情系小水

    前段时间,由于群众反对,隆回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宣布暂停,又一起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搁浅。近年来,这类事件可谓此起彼伏,不绝于耳。2016年4月,湖南省益阳市南县、浙江海盐县、江西省赣县出现了针对垃圾焚烧项目的群众抗议事件;6月,湖北省仙桃市、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先后出现反对垃圾焚烧发电事件;7月,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禄步镇部分群众聚集反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落在当地;2017年1月,海南万宁垃圾发电厂引发群体性事件致14人受伤,等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份报告显示,我国反对垃圾焚烧群体事件最早出现在2003年,2009年达到阶段性新高,出现13起;2014年达到峰值15起,2015年下降到5起。2016年又频发,环境保护部统计,2016年3月—10月,就发生了19起。垃圾焚烧项目在中国遇到“逢建必反”困境,推进工作异常的复杂和艰难。



    各种反对的背后,是群众的深切忧虑!

    综合来看,对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群众主要有四个方面的担忧。

    一“忧”好技术运行不到位。单就技术来讲,目前中国已全面执行垃圾焚烧新标准,二噁英排放限值达到0.1纳克/立方米,与最严格的欧盟标准一致,垃圾焚烧发电厂对自然界二噁英的贡献量已经微乎其微,对环境的污染也可以降到很低的程度。在这一点上,除少数不明真相的群众受鼓动之外,大部分群众也是认可的,特别是政府组织去参观过相关项目之后,更是眼见其实,深信不疑。

    但是技术归技术,群众担心的是技术以外的“潜规则”。这些技术能不能得到严格的执行和落实,对群众来讲仍然是个未知数。一些群众担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不运行设备,而以往一些地方环保监管触角短、不会管,不敢担当,以致技术很先进,污染问题还是一样存在。

    有小伙伴就说:“就算建设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技术是世界最顶级的,但如果没有好的运行与监督,要达到无害化效果还是有很大的变数。”

    二“忧”企业为利益出卖环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近年国内企业投资的热点。一方面,垃圾焚烧厂一旦建成,会快速形成地区垄断;另一方面,政府支付垃圾处理费基本保证了资金来源。再加上发电所得收入,是个有高回报的项目,所以各类环保企业不遗余力往里挤,竞争太激烈,造成垃圾处理的价格不断被压低。价格压低了,而利润要保证,那就只好不用或者少用烟气净化耗材,或者以次充好等,这是业内的一个公开的“秘密”。比如,半月谈就曾报道,目前国内已建成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有两种不良倾向:有些地方花巨资引入先进技术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却很低,导致环保排放不合格;有些企业“挂羊头卖狗肉”,打着垃圾焚烧的招牌,搞的却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小火电”。  

    三“忧”项目带来不良社会影响。一方面,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属于高危工程项目,技术保障再高,一样存在不可抗力遭受意外破坏的可能,周边居民其实是潜在风险的主要承担者。拿隆回垃圾焚烧项目来说,计划选址向家村,周边有三个饮用水源水库,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其对环境影响可想而知,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周围的群众。另一方面,在普遍不欢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情况之下,某地一旦建设此类项目,或多或少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旅游业、房地产业等会因此而受到直接的牵连。在近年房地产如此疯涨的情况下,不少垃圾焚烧发电厂周围房价要么不升反降,要么涨幅明显落后于平均水平,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这对周围居住的群众来说,无疑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四“忧”为他人做嫁衣。“垃圾处置很重要,但不能修在我家旁边”,这就是我们常讲的“邻避”心理。对于这种心理,台湾有一句话说得很形象,“鸡屎拉在我家后院,鸡蛋下在别家院”。垃圾焚烧发电需要一定的量,肯定是要烧别人垃圾的,往往一个厂可以处理一座中等城市的垃圾量。有些人就觉得,凭什么他们得好处,而自己却要承担风险。这种担心虽然只顾小家,不顾大家,有一定的狭隘性,但是人之常情,而且只是群众担心的众多问题中的一个。然而,我们有关方面却把群众的这种担忧给放大了,甚至习惯性用“邻避”来统称所有群众反对垃圾焚烧项目的事件,这是不中肯的。用“邻避效应”来解读一些地方居民的抗争行为看似有理,实际却忽视了项目本身决策和执行的重大缺失(比如我们前面讲的三个忧)。如此解读,等于无形中认定群众是不理性的、自私的,是没有社会责任担当的,而把项目不能上马的责任都推给了群众,以偏盖全,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解忧不对路,只会越解越忧!

    由于对群众的需求把握不准,一些地方政府在推进垃圾焚烧项目过程中好像总是找不到恰当的方法,处理的结果总是不如人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梳理了96起类似事件,发现有近1/3项目停建或停产。根据2016年的情况看,“一建就闹,一闹就停”的情况占到50%以上,使得整个社会治理陷入无限循环的恶性怪圈。小水哥综合分析了这些事件中政府的一些做法,发现有这么几种不对路的处理倾向。

    一是瞒,越瞒群众越担心。一些地方对垃圾焚烧设施建设信息管得很死,相关信息披露不主动不及时,甚至群众不闹就不披露。在项目的选址、论证、规划、建造过程中,相关部门不但事先没有与公众进行充分、平等有效的沟通,个别地方甚至把项目建设厂区用挡板围得严严实实,附近居民连里面是做什么用的都不知道,难怪群众会反问“既然没有问题,那你躲什么?”

    在这次隆回垃圾焚烧项目选址过程中,由于选址理由等有关信息披露不充分,一些老百姓就提出质疑。他们说,既然垃圾焚烧技术那么好,为什么不建在城里,非得要建到天远地远的乡村来?垃圾运送远,运输成本高,为何要不合常理地舍近求远?如此选址的依据到底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再看到一些关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污染的报道,那就更加担心了,更容易产生“宁可信其有”的抵触心理。

    二是哄,越哄群众越不信。有的地方事先答应群众,满足他们的种种要求,结果到后来很多都没有兑现,或者是拖着不办,这样群众肯定有意见。特别是一些项目在环评的时候说得很好,承诺的技术也很高,但是到后来,群众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比如,环保民间组织芜湖生态中心发布的《231座生活垃圾焚烧厂信息公开与污染物排放报告》显示,其中31座焚烧厂2016年累计超标排放4682次。这些项目在当初环评时,都承诺如何如何的严格,大家可以如何如何地放心,但最后却自己打脸。这对政府和企业公信力的是一个严重的打击,使得群众心里更加认为政府不可信任。

    三是压,越压群众越反弹。有的地方政府习惯于“先决策后论证”,搞突然袭击,为了节省补偿费用而强行建造,一味强压着实施。一方面,政府给各级机关和公务人员逐层施加压力,工期压力、征地拆迁压力等等,但一些基层公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不是化压力为动力,而是直接把压力传导给群众。他们举着国家大计、民族大计的旗帜,从道义上去压群众,个别的甚至认为,谁反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谁就是反对政府,就是反对国家,就是刁民,让群众很反感。另一方面,则是压制群众正常的诉求表达。为防止群众上访,有的在道路是设卡,堵住群众不给出村出镇;有的打击舆论,给正常发声的人施加压力,让他们不敢说话,对言论有偏差的,抓人关人。结果反而激起群众的反抗意识,诱发情绪化的群体性事件,最终导致项目难以落地,地方政府和群众之间相互不信任。如湖南益阳市南县中鱼口乡群众多次就垃圾焚烧落户当地找乡政府,在答复不明确的情况下,便开始“闹”。思想事先没做通,群众事后不想通。事发后,部分群众拒绝科普、拒绝对话,提到垃圾焚烧就逆反。

    一些政府之所以如此施政,关键的原因还是没有坚持群众的立场,事事从政府完成工作任务的角度出发,忽视了群众的感受,损害了群众的利益。有的干部甚至把群众放在政府的对立面去看待,那就更加要不得了。



    解忧的关键还是在于想群众所想

    专家及业内人士表示,要想消除公众对环保设施的焦虑,技术不是问题,关键在于要群众至上,充分考虑群众诉求;在于为大公的同时能够兼顾小私;在于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于公众参与是否到位、选址决策是否科学、环保监管是否严格、环保设施是否坚持公益等。要做好这些,小水哥以为至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补偿要先行。项目未动,先把群众方方面面担心的解决办法想好,建立健全风险补偿长效机制,兼顾和平衡各有关方面的利益。甚至可以先做好周边环境、生活配套和相关补偿项目,该给的该,该补的补,然后再做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比如,在日本,一些焚烧厂周边配套设施建造得非常齐全,有“绿公园”之称,因此周边房价不降反升,就很值得学习。这方面政府要大方一点,要舍得给,人家为整个地区垃圾的处理做了牺牲,理应收到相应的补偿和实惠。谁要眼红,就建谁那里去嘛。

    二是对话要先行。项目上马与否,一开始就要听居民的意见,就要主动释放信息。要拿着全套的方案去与群众商量。可以先做通基层干部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把这个事情想清楚看明白,然后再挨家挨户的去做洽谈,坦诚布公告诉他们利益和风险,会牺牲什么、会得到什么补偿。在这个方面,我觉得领导们要带好头,地方的“一把手”亲自去听取群众意见,这样最能赢得群众的信任。自己坐在办公室里吹空调,让虾兵蟹将去晒太阳,恐怕有些人不会那么卖力。而且对话要实施在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充分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群众随时都可以反映问题到领导那里。群众不是不讲理,而是怕有理无处说。

    三是选址要科学。关于垃圾焚烧发电项的目选址,相关规范有明确的规定,小水哥不需要发表太多意见。但小水哥觉得,这类项目的选址要把对环境的影响和社会影响放在首要的位置来考量,而要把经济效益放在次要位置。选址过程要请专业人士充分论证,决不能拍脑袋决策。有些地方的做法就很值得借鉴。比如,香港近年计划建设类似项目,选址工作委托相关专业机构,首先对香港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确定21个可以考虑的选址,然后进一步筛选出8个可行的选址,最后才确定两个备选厂址。再比如,新加坡垃圾焚烧厂的建设会进行前期规划,基本在工业园区建设,尽量减小对公众的影响。

    四是监督要跟紧。不仅政府要盯得紧,而且要邀请群众参与进来。比如,杭州中泰街道南峰村的垃圾焚烧处理厂,因群众反对停工之后,后来通过做工作原址成功建设。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充分邀请了群众参与监督。他们专门成立了群众监督小组,村民到村里登个记,就可以戴上“监督证”,随时进项目工地实地察看,企业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村民的察看要求。再比如,在台北市,焚化炉所在地都会成立民间的监督委员会。焚化厂每两个月要把运行状态的各个指标公开到网上,市民可以质询。垃圾倾泻平台上还设置了录像设备,市民随时可以上网查看焚烧炉烧的是什么。

    群众心中有杆秤。正如人民日报所说,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是好项目,但只有工作做到位了,百姓才可能投“信任票”;只有让群众有充足的获得感,好事才能最终办好。希望各地在推进垃圾焚烧项目建设的时候,多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多关心和保障好群众的利益,扎实把这项利在千秋的事业做好。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照片或文字稿件提供,请加小水哥微信(后附二维码),感谢。凡赐稿、赐图片、赐观点的,一经采用,小水哥将红包奖励。

    打赏捐赠
    2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村民评论
    向目金2017-08-13

    说的太比了,这就是当今社会的真实写照

    回复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